7月8日-8月30日,校团委协同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积极组建6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530余名师生奔赴祖国各地,扎根基层沃土,用脚步丈量乡村野径,用文字记录旅程故事,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
本次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6方面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受到各大媒体关注,人民日报,中青网、中国网、中华网、文旅中国、中国乡村振兴网等国家级媒体相继报道。
活动期间,校党委书记朱德顺、副校长汪建利、郑来纪分别前往淮北市、六安市、合肥市、黄山市等地,切实了解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看望慰问社会实践团队师生,调研指导实践工作,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学生处、校团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走访慰问。
一、智绘支教行,共筑支教光(教育关爱服务团)
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知识与收获,淮理学子化身临时教师,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程和体验。在淮北市杜集区梧桐村,“七彩假期,筑梦‘红淮’”支教实践团成员从红色故事讲解、硬笔书法课程到手势舞学习,支教实践团成员以课堂为载体连接学生,用知识传递能量,用心灵感受温度。
“坚守爱与责任,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支教实践团为六安市平桥乡高皇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少儿口才、非遗漆扇、自然艺术、生态环保等课程活动,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寻红色踪迹,忆峥嵘岁月(红色基因传承团)
为学习与传承中国红色文化,追溯红色记忆,从优秀的中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我校实践团队实地寻访多地红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红色记忆。校学生会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六安金寨县、宣城泾县、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聆听当地老党员、老红军讲述红色故事,了解革命历史。实践团队沿着历史的足迹,通过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展览和详细的解说,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聆听了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那段星火燎原的故事,他们用心铭记着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用心感受着中国的发展历程。
“坚守爱与责任,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社会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西博物馆。在红色文化教育展厅,通过近距离观看历史图片、历史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实践团队重温党的百年峥嵘历史,感悟六安革命老区百年沧桑巨变,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和责任感。
三、传非遗之美,承文化之韵(文化艺术服务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我校实践团队行走在各地市区与乡村之间,寻访“非遗”技艺、了解“非遗”故事、传承“非遗”文化。大学生艺术社团实践团队结合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的特点,聚焦文化的传承,通过生动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教学,采用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方式,将传统手工艺带到基层乡村,加深了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唤醒了老一辈的情感记忆。
“坚守爱与责任,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实践团深入平桥乡高店社区、平安社区和城南镇关田畈社区,为辖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非遗漆扇体验活动。活动中,实践团队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漆画扇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并现场向孩子们示范了漆扇制作技巧与手法,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青春力逐梦,前行致远方(志愿服务实践团)
针对目前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频发形势,关爱水域环境,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校学子在部分代表性水域区域,采取多样方式分析水域污染成因,开展水域周边清理活动,普及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守护好一江碧水·共建清洁美丽长江”学生社团联合会先后到盐城、泰州、扬州、镇江、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南京等地市,对长江支流入海口、江边水源取水进行环境分析,与当地水质保护点单位进行座谈学习了解,与水质保护志愿者联络交流活动心得,去当地轮渡码头人员密集区,面向住江周边居民、小学生研学团围绕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水源多样性保护、河湖净滩等内容进行水源保护知识宣讲,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践行生态文明,保护绿水青山”实践团赴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践行环保理念、推广环保知识。生态文明守护队通过咨询当地政府、问卷调查以及与村民和游客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扫帚、垃圾袋等工具,清扫卫生、清理垃圾,保护梅山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
五、悟乡村振兴,聚青春力量(乡村振兴实践团)
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政策方向,我校学子纷纷走进田间地头,谱写新时代田园牧歌,绘就美丽中国新篇章。“同心共融,情满牌坊”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满怀热忱奔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椒产业基地,与当地农民密切配合参与杭椒采摘活动;深入村庄,开展民族墙绘修复活动;慰问乡镇空巢老人,协助打扫卫生、整理被褥。同时,实践团与乡政府签署了长期结对共建协议,挂牌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艾香四溢,启航草庙”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纪实采访和志愿宣传推广,在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草庙村开展艾草助农活动。实践团队依次参观了艾草种植基地、工坊生产车间和电商直播间,并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促膝长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艾草产品的独特魅力与实用价值。
六、破茧创新,实践领航(创新创业实践团)
为深入了解阜阳黄岗柳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潜力,推动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团队在阜阳市阜南县黄岗镇深入安徽紫亿工艺品有限公司、阜南县金源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一线,见证了柳编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亲身体验了简单的柳编手法,了解了其由工厂接收订单下发至农户家庭生产的模式,以培养团队成员敢于挑战、勇于尝试的精神。
七、青鸟归巢,扬帆起航
我校学予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用行动书写青春风采。在返家乡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武珍尧主动报名参加并在杜集区委社会工作部从事文件信息处理、数据处理及文件传达工作。实践期间负责团杜集区委员会新媒体工作室“云小编”平台运营,并担任杜集区朔里镇团委兼职副书记,在杜集区2024年“青耀杜集扬帆起航”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被评为优秀实践个人。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淮理学子积极践行党的号召,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青春的激情与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收获了青春的蜕变与成长。未来,团委将持续深化学生实践养成,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子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满腔热血的青春活力,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共绘青春与时代的辉煌篇章。
(文:刘帅克 陈媛媛/图:2024暑期“三下乡”各实践团队/审核:孙增响/终审:党建办(宣传部))